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讀書筆記 | 大人的閱讀方法—極簡閱讀





"閱讀本身也不能創造價值,理解和記憶知識都不能創造價值,改變行為才有可能創造價值。"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

現在職場工作者的學習方式和以往學生時代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現在更聚焦在是否能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的動力,也不再是學校老師的規定和規劃,而是當我們覺得需要以及想要時。
對於實用類書籍,既然花了珍貴的時間閱讀,放棄從事其他休閒活動的時間,總是期待可以收集到想收集的技能點數,或是可以解某部分的惑。
此書亦屬於此類工匠書,作用在提高閱讀的效用,轉換閱讀中得到的知識,進而創造價值。



誰適合讀這本書

買很多書,但都沒看完而覺得內疚者
想學習大人的閱讀方法,提升閱讀成效者
唸了一堆書,但感覺吸收效率不夠好的朋友
閱讀完許多書,但仔細想想卻好像得到「知識消化不良症」,好像沒有得到什麼?


本書如何幫助讀者提高閱讀的效用,學習大人的閱讀方法?

透過其特有的拆書法 —「便利貼學習法」+「RIA現場學習」協助讀者
1. 拆解書中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2. 協助構建個人知識體系,往成為專家邁進
3. 幫助讀者透過閱讀,快速提升所需的職場競爭力。


那具體的做法是什麼?

拆書法主要有兩種實踐形式:一為供組織學習(由拆書家帶領)的「RIA現場學習」,另一個是供個人學習的「便利貼學習法」。
在本書中,前一個方法比較偏向給講師與引導者參考,而後者 —「便利貼學習法」更適用於個人。透過學習此方法,對於從書中拆出對自己有幫助的那部分知識會更有效率。故Peggy以下的書摘著重在此部分。



首先來看看有效的成人學習五大定理 ,拆書法就是建立在這基礎上。

1. 自我導向
2. 連結經驗
3. 強調實踐
4. 聚焦於解決實際問題
5. 内在驅動


「便利貼學習法」

準備工具:

  • 三個不同顏色的便利貼:分別給 I 、 A1 、A2 三種筆記類型用
  • 標籤


 




「拆書」七部曲: 


 1. 拆書法的適用範圍 —「實用類的書籍」。目的是為提升特定能力,解決具體問題,應用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

2. 先要求自己快速閱讀,卡住時問自己:「這對我有多重要?」 若對現在的我並不重要,那就先不理會。


3. 在「I便利貼」上用自己的語言簡要重新描述相關資訊,或總結自己得到的提醒,最好貼在相應的頁面。

4. 針對書中的某資訊,把自己相關經歷寫在「A1 便利貼」上並貼上在「I便利貼」旁

5. 思考今後如何應用:先考慮目標,再把 action item 寫在「A2 便利貼」,也貼在書頁上。

6. 在貼了便利貼的那頁,也貼上一張標籤,以提醒自己這一頁有學習資料

7. 看完一本書後,把所有的便利貼貼在顯而易見的地方,提醒自己要採取行動




/

「便利貼法的社群軟體訓練法」


因為很多初學者回饋,雖然「便利貼法」易理解,但要真正運用到位並不容易
一個較簡單且有趣的「便利貼法的社群軟體訓練法」因應而生。

1. 一個月内,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在臉書或Line「直接分享」任何內容。

2. 當想分享文章時,先停下來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能加上自己的重述嗎? 能呈現前因後果或適用範圍嗎?能加上自己的相關經驗嗎? 可以有任何應用或行動嗎?

3. 重點在於透過這個加上自己的思維的練習過程來鍛鍊腦袋。如果想五分鐘還是想不到呢? 就放棄分享吧,看起來這篇文章和你沒什麼相關呢,另外這五分鐘內,腦袋還是有訓練到,這樣就達到目的了。




/

一書一行動:從接下來的一個月,可以先用便利貼法的社群軟體訓練法」來鍛鍊腦袋,把需要的知識萃取出來。


/

書中除了本書摘沒有包含的「RIA現場學習」之外,也有不少篇幅討論學習的謬誤、常見的疑惑、怎麼更有效率的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等,也蠻值得翻閱的。





若有您轉貼需求,請來信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且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請註明原文標題、連結以及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Peggy的實驗空間| 小書庫 Index card ( 讀書筆記總目錄/書單 )

  一直很喜歡閱讀,也常從閱讀好書中與讀書會得到許多的力量與啟發,不管是在人生的低潮抑或是順遂的時候。在閱讀之路上,這幾年也保持一個習慣。當閱讀到喜歡的書籍,且那陣子時間允許,就會提醒自己閱讀完後整理出心得筆記。一方面藉機鍛鍊寫作肌肉與思路,方便之後的複習和查閱。另一方面,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