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

UX | What is Fake Door Testing? It is before MVP !

Photo by Peter Heeling


上週五在一個會議中,討論到如何更有系統地快速地Validating product ideas,有同事提到了之前在規劃階段運用了"Fake Door Testing"來蒐集客戶對未開發特定功能的feedback。因為覺得這個名詞很有趣,而且研發團隊總是希望努力開發出來的功能是有用的!Peggy就花點時間了解一下。

Fake door testing (假門測試)” :在產品設計規劃階段,不確定特定的product idea是否客戶會感興趣,特地埋了一個假的、沒有真實功用的按鈕或是連結(入口),假裝已經做出來了。藉此,吸引客戶去Click,就可以很容易取得哪些客戶、多少數量的客戶對這個功能有興趣等數據。

如此一來,大概就可以了解客戶買不買單。那些客戶不怎麼買單的product idea/feature/service,那就不要再花力氣去開發了。

但,如果客戶真的去按這個link或bottom呢?通常會出現 "coming soon!"、請客戶留下聯絡資訊等等頁面。

相對於“User interview”來說,"Fake Door"的好處是幾乎不用開發成本,可以有系統地瞭解客戶對特定idea的感興趣程度。不過"User interview"也是有它的好處,通常可以兩個搭配使用。

Peggy找到了一個對於 "Fake Door Testing"解釋得蠻好的網頁,網址如下,推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全文,或google "fake door testing",第一篇就是了

https://uxknowledgebase.com/fake-door-testing-48af0616185a

source: https://uxknowledgebase.com/fake-door-testing-48af0616185a



///// 寫在最後 /////

Don't perfectly develop the wrong features. 辛苦開發的功能沒人使用是件令人哀傷的事情,也是一種浪費。

Fake Door 可以協助開發者在幾乎不耗成本且較快速了解使用者的想法,但是同事也提醒實務上要小心謹慎的服用。

畢竟,當客戶興致勃勃的點進去某個功能,預期可以馬上使用,出現的卻都是 “coming soon” 或者  “please contact xxxx@xxxxx.com” 之類的。一次兩次,也許還好,但次數太頻繁,或者設計得不夠好,客戶也會產生反感的。

題外話,另外看到Google UX researcher Tomer Sharon 的分享,提到三個打造受歡迎app的關鍵(core pieces)

1. 問題:這個App真的解決了人們很在意的問題嗎?
    The problem:  Is the app solving a problem people care about?

2. 市場:有夠多的人有以上的問題嗎?
    The market: Are there enough people who have this problem?

3. 產品:這個產品真的有解決上述的問題嗎?
    The product : Is our product solving this problem for this market?


把product這個字換成business idea/service/function,也是很適用的,值得拿來提醒自己,也與您分享。



///// Reference data /////

https://www.fastcompany.com/3033092/googles-6-reasons-why-nobody-uses-your-app 

https://uxknowledgebase.com/fake-door-testing-48af0616185a

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實用工具 | Wooclap — 一款不再讓人課堂打瞌睡的線上即時互動投票&Survey系統 (適用於workshop 以及課堂)


Fig 1: Wooclap官網

上週Peggy在公司的Workshop中初次接觸到Wooclap -- 一款線上即時互動投票&survey系統,感到十分驚豔和有趣! 

之前多多少少都用過幾個線上投票/survey系統,例如google問卷、SurveyMonkey等等。

Wooclap讓Peggy感到特別有意思的是"即時"、“互動”以及“文字雲”三個部分。


  • 即時:參與者的投票結果非常即時的更新且呈現。對於Admin而言,切換問題/survey也非常流暢,end user不須手動按refresh即可和Admin的投影sync。
  • 互動:可設計開放性問題當場收集大家意見,且可以像臉書一樣按讚
  • 文字雲:蒐集回來的意見,可以以文字雲的方式呈現(視覺效果加分++)

另外,在手機上的使用者體驗也設計的相當流暢,可以大大給個讚。


好奇之虞,Peggy 花點時間實際玩了幾個功能。整體來說,操作起來還蠻簡單流暢,容易上手。


///// Demo /////

建立新的問卷,呈現及時結果以及互動

  • 題目設計細節
    • 第一題: 複選有正確答案
    • 第二題: 複選沒有正確答案
    • 第三題: 請觀眾給予評分,且限定時間
    • 第四題: 用open question 的方式蒐集現場意見,對於自己或其他人喜愛的答案可以立即給"likes"
    • 對於Open question的回饋另以文字雲的方式呈現


Step 1. 先來個簡單的註冊,選擇首頁的 "sign up for free",略過填簡單資料的畫面。完成後選右上角的 "Log in"。 不想註冊新帳號的朋友,也可以在選擇 "Log in" 之後,以facebook/google account / LinkedIn帳號登入。

Fig 2: register page


Step 2. 可在左上角編輯event名稱,右上角的Participate at的欄位可以指定特定的網址,這次我修改成 PEGGYTEST。接下來選擇 "multiple choice",將開始進行問卷編輯。
fig 3: choice voting type



Step 3:編輯題目和答案。右側欄 "Multiple choice" 可決定要是可單選還是複選。"Timer"可決定要不要限定作答時間。
編輯好了之後可以選最下方的"Save"進行下一個問題的編輯或者 "Start now"。這邊Peggy先選擇"Save"。

Fig 4:  multiple choices


Step 4 : 如果是沒有預設答案的問題可選擇 "Poll"這個type。
Fig 5: Poll
Step 5: 選擇 "Rating"這個type可以當下立刻收集參與者對這次活動的好評程度。不用再像之前用紙填,回去再統計了啦。


Fig 6. Rating

Step 6: 選擇 "Open question" 這個type,以及開放按like "Likes on answers"

Fig 7. open question




Step 7: 編輯完全部的問題後,選 "Start now",就可以讓參與者連到之 Step 1 編輯的URL, (ex. 
https://www.wooclap.com/PEGGYTEST) 進行立即的投票&survey。以下就是一些Snapshots,可以感受一些及時的呈現效果。左半部是管理者看到的頁面,右半邊是參與者投票的畫面。


有多少人進行投票中也可以在管理者畫面的右下角(ex. 2/2) 即時得知。


Fig 8. result of voting 


Fig 9. result of voting 


Fig 10. result of rating
可以馬上反應參與者給的Feedback以及有多少人當下有共鳴。


Fig 11. result of open question and like.
另外也可以將上題轉換成文字雲模式呈現,可以看出哪幾個句子出現次數最多。這邊第一個最明顯的字就是" Interesting",第二個是"pretty good"。
Fig 12 文字雲

這邊有一個很棒的設計! 當Admin選擇移到到一個問題時,使用者不須按refresh,很快的頁面就會和Admin的sync。




/// About Wooclap ///

"Wooclap mission - Make learning awesome & effective"

此平台2015 launched,至今超過100個國家, 80000+使用者。

Fig 13. 官網首頁

//// 寫在最後 ////

整體使用起來很流暢,Admin的功能(ex. 建立問卷)不能用手機完成,但是即時參與的部分(ex. vote和觀看) 是可以的。

另外,免費版本有可讓30個人同時投票。

其官網首頁的mission以及promotion影片情境 -- 老師教書學生打瞌睡,後來用這個系統提升學生參與度和熱誠,最後老師更有勁,學生也笑咪咪XDD。" 可以看出其對於此平台的定位不僅止於投票和survey。

更多的功能可自己玩玩,也可以參考官網 https://www.wooclap.com/en/features/votes/
可以參考以下節錄自官網的影像,感受一下。


Fig 14. for Brainstorm 

Fig 15 for matching

Fig 16. For priority

Fig 17. For show image

Fig 18. present slide


Fig 19. for video sharing


///

看看其他實用工具
遠端協作工具 | Miro : 實用的遠端視訊協同合作大白板與簡易使用分享https://peggywulifelab.blogspot.com/2020/03/miro.html
大數據工具 | From Data to Vitalization: Sankey diagram 與實用線上免費tool - SankeyMATIC 介紹 https://peggywulifelab.blogspot.com/2019/07/from-data-to-vitalization-sankey.html




原創文章,若有您轉貼需求,請來信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且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請註明原文標題、連結以及作者。

2019年9月6日 星期五

讀書筆記 | << OKR : 做最重要的事 >> 從Google、Coursera到YouTube 都採用的工作法




" OKR必須提供的唯一重要貢獻,就是專注 "
— 安迪·葛洛夫(Intel傳奇CEO)  

本書作者為矽谷傳奇創投家John Doerr,序 <<OKR是Doerr給Google的大禮>> 更是由Google 創辦人Larry Page所寫(掛保證XD),可見作者的份量之重阿。

當得知Google、Dropbox、LinkedIn與YouTube都採用OKR作為團隊激勵和管理的方法。Peggy不禁十分好奇,此一方法的特別之處,和以前聽過/用過的 KPI等方法有哪些不同? 也很好奇實作上怎麼運作? 可能會遇到甚麼樣的障礙?可以適用於個人嗎?



以下為Peggy整理的書摘和心得。

另外,對OKR實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下篇,也歡迎交流 ^^。 


///// 書摘與讀後感 /////




Quiz 1: 首先來猜猜OKR是那些字的縮寫? XD



O= Objectives目標 
KR = Key Results 關鍵結果




OKR重點


OKR必須有望創造明確的商業價值,否則沒有理由為此耗費資源。ex. 「降低處理尖峰搜尋所需要的CPU核心數目3%,並保持品質和速度不變,釋出過剩的CPU核心做其他用途。」較「提高task CPU使用率3%」具有明確的經濟價值。




Step 1: Objective 


  • 目標代表"Whats"。表達目標和意圖。需進取的但可行的,需實在、客觀且明確,對目標是否已達成要顯而易見。
  • 成功達成的目標必須為公司提供明確的價值。
  • 共同訂目標,建立團隊共識,非只是聽從老闆指示,老闆說得算,藉由此產生團隊的高度共識。
  • 困難的目標比容易的目標更有效提升績效。



Step 2: Key Results


  • 代表 "Hows"
  • 訂立Key results,需盡可能具體、明確、可衡量。一旦實現將有利於達成目標。訂立關鍵的行動方案與結果、清楚的數字和衡量標準。
  • 時間、精力有限,強迫思考進行取捨。仿效80/20法則,先聚焦於少於5項的最重要行動方案其結果。
  • 描述結果而非活動。下圖為三種ORK品質。

  • 必須含有完成工作的證據。
  • 務必:每一項關鍵結果都百分百達成,目標也就百分之百達成。



Step 3: 定期檢視、追蹤進度與進行反思


  • 不是為了懲罰相關團隊,而是為了釐清規劃和執行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以便個團隊增強能力!


以下為三個OKR實踐範例,分別為 YouTube、個人目標以及大組織。


OKR實踐範例 -- YouTube


Source: 本書中YouTube OKR  (Peggy製圖)




OKR實踐範例 -- 個人OKR


個人設定之 OKR範例 (Peggy製圖)



OKR實作範例 -- 整個組織運作

順序通常為公司OKR -> 部門OKR -> 團隊OKR ->個人OKR  

  • 實作上可由小團隊擬訂初稿,再交由大團隊一起Review。大團隊的討論常容易流落於只有其中少數人發言,其他人放空。
  • 以下是書中範例: 雖然這個總經理的Objective不太能振奮人心 XD,不過有很好的表達OKR層層傳遞的概念。




Source:書中範例





看到這裡,不禁覺得OKR的概念看起來很簡單,或者可以說是平凡....為什麼 Intel、Google等大企業這麼愛用? 到對他們有甚麼幫助? 


1. "專注投入優先要務,聚焦於首要任務" 

  • 清楚溝通目標、(有限制個數的) 關鍵結果以及其衡量標準。


2. "透明度與團隊間相互連結"
  • 即使最資淺的員工,也可以看到每一位同事的目標,其他部門的目標甚至包含位於頂端的執行長的目標。如此一來,更容易知道其他部門的聚焦所在,也更容易進行合作和連結。
  • 相較於保密到家的目標,公開的目標更有可能達成。92%受訪者表示,如果同時看得到進度,他們將更有動力去達成目標。(出自一項訪問1000名美國成年勞工)
  • 實作上可參考之前提到的 "OKR實作範例 -- 整個組織運作"

3. "點子不值錢,執行才是"

  •  OKR在執行過程中,隨時可以修改甚至摒棄。透過定期追蹤和Review,環境的變化而進行調整,而讓執行不僵化。
  • Data driven ,用客觀的數據來。
  • OKR非績效考核標準,將其脫鉤,更可發揮潛能,讓執行力++。


/////寫在最後 /////


"在一個分心的年代,打造專注的力量。"

世界變化越快,Peggy除了提醒自己保持彈性,正面看待改變之外,也常在思考怎麼維持專注。怎麼將80%的精力投注在20%的關鍵目標上,持續前進。試圖專注在所有事上,就是沒有一件事專注,而OKR對我的提醒也是如此。看完本書,覺得OKR不只適合公司/部門,此一架構也可以適用於 "設計自己的生活" 。

另外如果貴公司或部門就算沒有執行OKR,也已經目標清楚、前進的方向一致,動能滿滿,那已經是很棒了。也就不需要拘泥於是不是要導入或執行OKR了!

近期心得 @2020.08

引進OKR到團隊好一陣子了,蠻感謝團隊願意一起嘗試(雙手合十),也感謝老闆有給這個空間。最近一次的 Q3 OKR Plan meeting中,看到有好幾位優秀的members越來越有sense,也一起認真討論這樣的 Object & KR 是不是有意義,真心覺得很棒! 

最近打算花點時間隨手做些記錄,以方便之後回顧與改善。另外,被詢問過的問題,有時間的話,也會順手記錄下來,希望這些資訊對有興趣藉由OKR讓團隊更好的朋友有些幫助。





原創文章,若有您轉貼需求,請來信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且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請註明原文標題、連結以及作者。

Peggy的實驗空間| 小書庫 Index card ( 讀書筆記總目錄 )

  一直很喜歡閱讀,也常從閱讀好書中與讀書會得到許多的力量與啟發,不管是在人生的低潮抑或是順遂的時候。在閱讀之路上,這幾年也保持一個習慣。當閱讀到喜歡的書籍,且那陣子時間允許,就會提醒自己閱讀完後整理出心得筆記。一方面藉機鍛鍊寫作肌肉與思路,方便之後的複習和查閱。另一方面,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