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

閱讀筆記|從「零規則」來完整直擊 Netflix 逐步創造「自由與責任」文化的關鍵秘訣

 



“所謂的零規則 =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的文化 。

並非任何一點規則都沒有,而是只有基本的大原則,省略不必要的控制。相信員工都是成熟的大人,會採取符合公司利益的適當的行為與決策。

此書為讀書會選書,因為Peggy 曾閱讀過「給力」一書,在剛購入此書時,還曾想會不會讀起來很無趣(和給力重複太多)。出乎意料的,還蠻有趣的。


對「給力」一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Peggy的讀書筆記  >>  https://peggywulifelab.blogspot.com/2021/06/netflix.html


「零規則」此書很特別的是作者有兩位,全書是用對話的形式呈現。一是Netflix創辦人暨執行長Reed Hastings,他邀請了頂尖學院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Erin Meyer 一起進行本書的著作。

有別於Reed 文化創造者的第一人稱角度敘述, Erin 則是透過進入公司內部,與超過兩百位員工進行深入訪談。同一個主題與故事,閱讀起來有「當局者親身經歷 + 局外人客觀看待」角度思考切換之感,蠻有意思的。 

另一個 Peggy蠻喜歡的部分是,透過此書宛如看歷史電影一般,融入Netflix 文化逐步演化過程,體會到發生了什麼事情造成這推動?也揭露了一些實際運作時的考量、擔心、困難和不完美的一面。

例如,Netflix 首創的無限休假制度,Reed 自己就很擔心實際實行後的結果,還半夜常被兩個噩夢驚醒—「公司全員同時間放假」和「員工如喪屍一般沒有活力的工作,因為沒有人敢休假」。以Erin 訪談發現,在Reed 自己示範下,的確有些部門主管會有意識的效仿,努力多休假,而其部屬也會開始有各種巧思來運用這個自由。然而,有些部門還是幾乎都沒有休假。也有遇到有些員工以為自己可以獲得完全的自由,而任意休假。

最後一章節的文化差異也是很值得一讀的,對於和不同國家同事合作的讀友們會有幫助。


本書適合閱讀對象:

包含經理人/team leaders / 期許未來有機會可以帶領團隊的職場工作者
對 Netflix 如何一步步走到現在有興趣者 


本文包含

  • 如何逐步養成Netflix 的 F&R (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 文化
  • 延伸思考 — 自我盤點
  • 延伸觀點 — Netflix 近況


/

如何逐步養成Netflix 的 F&R (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文化


Netflix 一開始不是要刻意養成「獨樹一格」的文化,而是為了能快速反應、持續創新。

那如何焠煉出來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的文化呢?初次的轉則事件是?






累積人才密度


“木桶定律 — 盛水量的多少,取決於最短的那個。團隊績效亦同”



(圖出自 https://taurus.ag/micronutrient-deficiency-and-yield/)
  • 你想要創造什麼樣的團隊?
  • 領導者首要要務—盡可能地建立一個全由優異同事構成的環境。
  • 討厭鬼、懶鬼、平庸表現的老好人或消極悲觀的人,留在團隊裡會拉低所有人表現
  • 汰弱留強的決心
  • 區分創意型和操作型職位,拿出業界最高薪資給創意型職位 : 工作者辭去現有工作的主要原因 —「為了更多錢」高居榜首,佔 44 % ( 2018 年 OfficeTeam 的調查結果)
  • 給多少錢很重要,怎麼給也很重要。不發績效獎金,直接加進本薪。
  • 接到獵才電話,婉拒之前,先問對方開價多少。
  • 配合市場行情調薪
  • 留任測試:「團隊裡某人如果要辭職、跳槽到同業,我會極力挽留嗎?」
  • 避免 force ranking 制度
  • 職業球隊而非家庭



誠實敢言


“誠實地告訴國王他沒穿衣服”
(圖片出自博客來)

  • 原則:私下也只說你當著別人的面會說的話
  • 誠實與頻繁地給予回饋
  • 正確的評語比正面的稱讚更有助於他們進步
  • 養成誠實文化要從員工給主管回饋開始
  • 不能用有能力的混蛋—能力強但自認高人一頂,對他們覺得不夠聰明的想法嗤之以鼻、翻白眼、甚至出言羞辱
  • 善意的直言有助進步
  • 對於回饋的五大原則:
    • 以協助為目的
    • 可實際執行
    • 表達感謝
    • 採納或捨棄(回饋)
    • 調整適應—因應合作的文化,調整表達方式和反應,以取得希望的成效
  • 歸屬感線索 Belonging Cue:用口頭或動作向對方暗示「你的意見讓你成為團隊更重要的成員」或「你對我誠實不會傷害你的工作或我們之間的關係」。
    原則:與工作有關,選擇透明;和員工生活有關,說明無權分享,請他們直接問當事者
  • 公司決策如果會影響員工福利,例如改組或裁員,要在確定前及早向員工公開。雖可能引起焦慮和分心,但建立的信任會大大勝過壞處。
  • 小聲慶祝勝利,大聲承認犯錯
  • 公開坦承錯誤,能建立信任及鼓勵冒險

高度授權


  • 解放控制與溝通原則—休假與差旅報帳規定。主管須帶頭示範,且需充分溝通請假原則,以避免人力空窗。
  • 頂尖人才不愛規則,愛自由
  • 有人濫用制度,即使他們在其他方面能力亮眼,也應該立即解雇,並公開討論濫用的情形,其他人才才會明白不負責任的行為造成的後果
  • 不需討好上司,盡力去做對公司好的事
  • 員工表現是根據所有賭注的整體結果而言,不是單一案例的結果。
  • Netflix 創新循環(當對一個想法充滿熱枕)
    • 積極詢問各方意見,或為你的想法尋求支持想法
    • 如果規模很大,先調查清楚
    • 成為掌握全盤的領袖 ( informed captain) ,勇敢下注
    • 慶祝成功,失敗了則坦承檢討
  • 當不同意某個想法卻不表達意見,就是對Netflix 不忠誠
  • 「充分資訊,放心授權」的前提是有高的人才密度,目標是創新而非預防錯誤的組織架構。你與團隊準備好了嗎?
  • 當部屬做蠢事時,先別責怪,要先問自己是不是有哪些資訊給的不充分?
  • 學會根據不同文化調整作風,溝通再溝通。



/

延伸思考 — 自我盤點


除了團隊與公司文化創立外,另一個可思考的是「自我盤點」— 自我留任測試。

1. 定期盤點自己的能力,帶給團隊的價值與對目前工作的貢獻
2. 定期檢視自己是否有累積工作需要的新技能或優化所需的技能
3. 主動問主管:「如果我考慮離職,你會多努力說服我改變心意」( 小心服用,請視公司文化而定。但建議可以定期問問自己)。


身為團隊 Leader/manager 的朋友,也可以參考Google Project Oxygen 。
數年前Peggy剛轉換成Manager role 時,看到Google Project Oxygen 描繪出來優秀主管的特質,覺得很認同啊,也因此一直拿來定期提醒自己至今。

“相對於是團隊中技術最強者,更重要的條件是,能跟員工連結,以及當員工需要時會出現。”

以下是 2018 的新版本

  1. 當一個好教練。
  2. 懂得賦權給團隊,不會事必躬親。
  3. 創造團隊環境,不讓任何成員覺得自己是局外人,並且表現出在乎員工的成功與幸福。(2008版本:讓員工覺得,自己真的在乎他們的成功與幸福。)
  4. 具有生產力,而且成果導向。
  5. 善於溝通,願意傾聽員工的想法。
  6. 幫助員工發展事業生涯、討論他們的工作表現。(2008版本:願意幫助員工發展事業生涯。)
  7. 對工作團隊有清楚的願景跟策略。
  8. 擁有關鍵的技術能力,因此可以給予工作團隊建議。
  9. 在全公司進行合作。 (新增於2018新版本)
  10. 具有決策能力。(新增於2018新版本)


/

延伸觀點 — Netflix 近況


剛好讀書會朋友最近分享幾則關於Netflix 的新消息,得知Netflix 要往 video game 發展,也驚訝於 2021 Q2 訂閱量的大幅流失。

CNBC: Netflix execs explain why they're getting into video games — to learn from users.

Screen Rant: Netflix Lost Nearly Half A Million Subscribers In Q2.

Broadband TV News: Netflix loses North American customers.


主要原因可能和現在競爭者越來越多相關,Disney+、Amazon prime 等服務來勢洶洶。

另外,Netflix 很特別的是會主動幫那些不再使用Netflix 服務的客戶解約。
如果客戶一年內都沒有登入帳號與用Netflix,將會收到email 詢問是否還要續約?如果沒有得到回覆,Netflix會主動取消用戶會員資格。

可參考下文~
Netflix主動幫殭屍帳戶解約!冒著流失會員風險,在打什麼盤算?

Peggy 自己是訂閱 Netflix 家庭版,也因為好奇它與其他的競爭者差異,稍微查一下。

原來 Prime Video 有最多的電影數量與高評價的電影。另外還有Hulu也是來勢洶洶,之前沒有特別注意到。


Amazon Prime Video

Prime Video has the most bang for subscribers' bucks, with more movies and more TV shows than other services at an affordable price of $8.99 per month (that's just for Prime Video, not including other Prime features). It also has the most "quality" and "high-quality" movies, based on Reelgood's definition, but Netflix and Hulu have more well-rated TV shows.

Netflix

Netflix raised the price of its most popular plan (standard HD) last year to $12.99 per month, but there's still plenty of content to justify the price. It has the most "quality" and "high-quality" TV shows of any of the streamers. With 183 million subscribers globally, it's still the streaming champion.

Hulu

With Disney owning both Hulu and the FX network, Hulu is the exclusive home to FX programming, which likely beefed up its amount of highly rated TV shows. It follows only Netflix in regards to "quality" and "high-quality" series. Its movie collection isn't as impressive, falling short of even HBO Max, which just launched last month. But its ad-free subscription plan is still cheaper than HBO Max and Netflix's most popular standard HD plan. Its ad-supported version is cheaper than every service but Apple TV Plus.

HBO Max

HBO Max just launched last month, but the data show how it's already a formidable player in the streaming war. It has more total movies (and more quality movies) than Hulu, Disney Plus, and Apple TV Plus. It falls short when it comes to TV shows, only beating out Disney Plus and Apple TV Plus in the amount and quality that it offers, but it is expected to grow in time. 

Disney Plus

Disney Plus is riding on the love for the Disney brand and its many properties, from Marvel to "Star Wars" to Pixar. When it comes to total content, it's lacking compared to most of its major rivals. Disney Plus has more content than Apple TV Plus, which isn't saying much considering Apple doesn't have a robust library of licensed content. Still, Disney Plus already has more than 54 million subscribers since launching in November.

Apple TV Plus

At $4.99 per month, Apple TV Plus is the cheapest major streaming service, but it's still a terrible deal. The service has fewer movies and TV shows than the rivals included in Reelgood's report by a long shot and, for the most part, they haven't received high ratings.

這篇中文版的也有簡易比較可以看看。
[知識] 秒懂!全球串流影音平台大亂鬥|NETFLIX、HBO GO、AMAZON PRIME VIDEO、DISNEY+

這是Netflix 正面對的挑戰,就讓我們看下去吧!!



喜歡此篇文章的朋友,歡迎轉貼。轉貼時請保持原內容與註明原文標題、連結以及作者即可,謝謝您。

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

閱讀筆記 | 一本值得好好閱讀的實戰手冊—敏捷黑手阿依的敏捷管理生存指南



"這是一本很值得好好閱讀的敏捷實戰手冊~"

作者Yves 阿依為敏捷圈著名的實戰家,曾任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總經理,現任鈦坦科技戰略顧問。

當初從社群朋友那知道有本敏捷相關的實戰書即將出版,就手刀下訂。有機會從書裡有系統的學習到更多敏捷實戰經驗,實在是太棒了!

因為加入社群跟前輩們學習的時間比較晚,之前無緣認識阿依。
在一拿到書,看到還分上下兩冊時,腦中浮現這樣的刻板印象。

「可以寫出厚厚實戰手冊的人,應該是蠻嚴謹/嚴肅的吧?!」 

很快的,這個刻板印象就被打破了(笑)。
在參加agileTaipei.2021.07月線上導讀時,開場沒幾分鐘就感受到Yves的幽默風趣與活力。

購入書後,連續幾天用晨讀的時間閱讀完畢,很是推薦~ 
書中除了敏捷開發精神,還有不少的實務經驗與故事,很容易一個個地閱讀下去,尤其是內含許多的 『why』。

為什麼Peggy特別這麼提呢?

常在團隊運作中,並沒有標準的SOP,而是端看什麼樣的方法與做法,可以提升團隊的交付產品與服務的能力,對應到business value,團隊合作更緊密、順利與愉快。

有些書籍會提到許多的成功案例,但卻較少花篇幅去分享當初為什麼要這樣做?有踩到有什麼雷?當時的時空背景又是什麼?..
而,這些都是在團隊運作當中,很重要且必須思考的。

除此之外,從本書中也有許多敏捷圈的前輩,分享各種產業的實務經驗和心得。
敏捷三叔公也特別寫了一篇敏捷社群的歷史,很有意思呢。



適合讀者:

  • 想了解敏捷者
  • 對敏捷實務有興趣者
  • 想提升團隊的適應性與交付產品的能力
  • 想讓所在的團隊往學習型組織的方向前進
  • 在考慮新的管理模式者


本文內容包含

  • 如何閱讀本書 
  • 敏捷八不
  • 幾個常見敏捷實戰疑問
  • 延伸學習

/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分為上下兩冊,上本為基礎概念,下本為進階應用。

因為內容蠻扎實完整的,建議可以從頭好好的閱讀。
一邊閱讀,一邊對照自己的團隊與practice來思考。

又或根據讀者自己的敏捷經驗,參考Yves提供的決策樹(下圖),先到自己感興趣或立即有需求的章節那裡。





敏捷八不



「如果重新來過,可以怎麼做更好?」

 

「敏捷八不」是阿依回顧鈦坦敏捷轉型旅程中得到的想法,可以當作導入敏捷前核心思考蠻好的參考,特別摘錄。


1 . 敏捷不是消滅主管而是要主管做好主管該做的事

     主管該做的事—對齊公司目標和價值觀、發掘人才、爭取資源、幫助團隊對內與對外的溝通、協助團隊成長、針對組織系統問題作出高品質決策。


2 . 敏捷不是十項全能而是當團隊需要時候願意出手

     不需要每個人十項全能,而是在團隊成員需要時主動幫忙。
     是團隊技能端到端,而非每個人技能的端到端。
          

3 . 連結不是顧客第一而是緊緊抓住市場變化的脈動

     非只被動接收客戶轉來的二手資訊,更專注在交付需求後產生的價值,更主動和客戶討論每個需求帶來的成效。
     顧客不是第一,賺錢活下去才是。


4 . 敏捷不是一切透明而是容易取得幫助工作的資訊

     主管必須做的工作之一,幫助團隊處理資訊,過濾、整合和翻譯。
     降低資訊過載,更容易取得所需要的資訊,讓工作更有效率。
         

5 . 敏捷不是共識決而是收集意見後做出高品質的決定
     
     認可決(Consent):詢問是否有反對的意見,讓反對意見完善提案。
     沒有重大反對就先執行,過一陣子再來回顧與調整。
     絕對不要用共識決—全部都支持才執行,因不是每個人對工作都有相同的投入和風險承受度。


6 . 敏捷不是反官僚而是有做事的人設計流程解決問題

     以實際經驗,當組織人數增多,為了營運的有效性,需要有抽象的階層出來整合與調度資源。
     官僚系統沒有錯,真正的問題是官僚心態。


7 . 敏捷不是花大錢教育訓練,而是在工作中反思與成長

     敏捷轉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習型組織。
     更專注在如何解決工作上的問題、工作上的學習與成長,能為組織帶來改變才是真正的學習。


8 . 敏捷不是心靈成長夏令營,而是學習面對殘酷的現實

     更著重在如何面對衝突,甚至製造健康的衝突,以建立就事論事的文化。
     工作討論看事實、數據,表達方式可調整得更加溫柔細膩。


/

常見敏捷實戰疑問


Q: 團隊要做什麼完全由自己決定?!

事實:所有的工作事項必須經過產品負責人先排序。

當團隊開始質疑工作價值跟優先順序的時候,是非常棒的現象,代表團隊對於產品有想法與認同度,希望付出是有意義的。

產品負責人要相信團隊已經盡了所有能力去做了。
與其計較花多少時間,不如考慮是不是在做最有價值的事情。


Q: 部門主管可以擔任Scrum master 嗎? 

其實這是一個常見的 Scrum 導入狀況,風險是沒有辦法產生一個自組織的團隊。
十分不建議主管當SM,而讓主管改當產品負責人,較容易讓團隊形成自組織團隊。

但,若了解風險與自組織團隊非短期目標,則是可以先由部門主管擔任SM的。

實務上如何操作呢,重點有哪些呢?

  • 改變團隊內部的溝通模式
  • 最小可行性商品MVP的概念和實作
  • 讓Scrum 的活動發生


Q: 苦情又任重道遠的專案經理(PM) 擔任Scrum master 該怎麼順利轉型呢?

和主管充分的溝通是必要的,且重點在釐清主管對Scrum 的期望。
細分成以下四步驟:

Step 1. 設定好主管的期待:Scrum 非萬能丹

Step 2. 找主管扮演Product Owner:主管安排產品待辦清單的優先順序、解釋Why 與驗收成果

Step 3. 認清Scrum Master 的定位:重點在幫助團隊適應成長,而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改變說話的方法和態度,多用問句,保持開放態度。

Step 4. 取得團隊信任:其實是很難的一步,可參考專案人力資源管理的一些方法。


Q: 都導入敏捷了,還需要PMP (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 嗎?

敏捷開發是把之前專屬 Project Manager 的職能轉移到團隊。
另外,敏捷多談論心法、內功和框架,可參考PMP來補足其他外功的部分,會更加如魚得水。
對此部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上冊第五章,來從專案管理的角度重新學習敏捷。


Q: 如何更好的推動團隊前往邁進?

引導(Facilitation) 技巧是最重要的工具,這也是SM的職責之一。
它是在探討如何用群體的智慧產生 1 + 1 > 2 的效果,讓開會和討論更有意義。
引導師是幫助團隊一起「容易」地找出目標和方向,而不是讓大家往引導師想要的方向走。

引導有許多工具,如唐鳳提過的焦點討論法 ORID 、團隊共創法等等。
學習後,除了讓工作與團隊更有效率之外,對個人成長也是很有幫助的(習得打開耳朵傾聽技能)。


Q: 推行敏捷的阻礙似乎很多,我該怎麼辦?

以下12項為常見的阻礙,以及可參考怎麼推進。







/

延伸學習



本書中推薦的學習資源很多,包含不少很有幫助的課程與書籍。
書籍的部分,Peggy僅摘錄特別感興趣且近期打算購入,或已閱讀過很推薦的。


近期欲購入閱讀:

  • 原來你才是絆腳石:企業敏捷轉型失敗都是因為領導者,你做對了嗎?
  • MIT最打動人心的溝通課:組織心理學大師教你謙遜提問的藝術
  • 工作與生活的技術
  • 10倍速成功:你的努力都用對地方了嗎? 移除干擾, 表現出乎意料!
  • 覺察力:哈佛商學院教你察覺別人遺漏的訊息,掌握行動先機!
  • 你想通了嗎?解決問題之前,你該思考的6件事
  • 蘋果橘子經濟學
  • 30分鐘破解性格密碼:超越MBTI的萬用識人術


已閱讀過且蠻推薦的

  • 精實創業:用小實驗玩出大事業 
  • 教學的技術(福哥好書)
  • 上台的技術(福哥好書)
  • 薩提爾教練模式:學會了,就能激發員工潛力,讓部屬自己找答案!(Peggy的薩提爾啟蒙書)
  • 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ICA 課程:含 ORID 

https://sites.google.com/site/icataiw


/

寫在最後


這是一本再實戰不過的實戰手冊,點出了不少常遇到的疑難雜症。

例如「敏捷八不」裡的 “敏捷不是十項全能而是當團隊需要時候願意出手”。
團隊整體的技能可以端到端而不是每個人的技能都到端到端。
這個Peggy 就很有共鳴。

曾和前團隊在聊到DevOps 時,曾有夥伴提出疑問,怎麼可能每一個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end-to-end 這麼長啊!(誰有那個時間和精力 ?!)

那時候給的回應是,以實務經驗來看,我們期待的應是心態上與行為上轉變。
以前是 I 型人才(單一 domian專才),現在更迫切的需要 T 型人才,甚至π 型人才。

更重要的也是那願意伸手,同事之間願意多cover上下游一點。而在每一個關鍵的領域都還是有相對應的資深夥伴在那裡看著,是要這種團隊技能的end-to-end 啊~


喜歡此篇文章的朋友,歡迎轉貼。轉貼時請保持原內容與註明原文標題、連結以及作者即可,謝謝您。

Peggy的實驗空間| 小書庫 Index card ( 讀書筆記總目錄 )

  一直很喜歡閱讀,也常從閱讀好書中與讀書會得到許多的力量與啟發,不管是在人生的低潮抑或是順遂的時候。在閱讀之路上,這幾年也保持一個習慣。當閱讀到喜歡的書籍,且那陣子時間允許,就會提醒自己閱讀完後整理出心得筆記。一方面藉機鍛鍊寫作肌肉與思路,方便之後的複習和查閱。另一方面,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