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 星期一

親子教養 | Khan Academy Kids : Free educational games & books (一款優質又免費的幼兒英文App )



前陣子和好友聊到,想找讓小朋友可以輕鬆接觸英文的 app。好友推薦 「Khan Academy Kids」這個免費學習平台。可是超受她家小朋友歡迎的,每天都主動要求要「上課」。Peggy這時候才注意到原來鼎鼎大名的可汗學院也有兒童版啊!截至目前為止,它是Peggy 最喜歡的免費幼兒英文App。

小小學生背景介紹:小寶,現為5歲多,就讀非全美語的幼兒園。平日在家中沒有特地有系統的教小朋友英文,有時會聽點好聽的英文兒歌。

從下載App與小寶一起上課至今,約為三個月,小寶很喜歡呢!每天彈完鋼琴後,都會接著問我可不可以「上課」(玩)。 一上課就很開心的思考,今天要從五個可愛小動物裡挑哪一個來陪讀(笑)。




小寶喜歡先去小動物們家逛一下再上課。以媽媽個人也很喜愛的小熊家為例,還可以依照當時心情,換上最喜歡的帽子,再出門上工。帽子造型很多樣化,也十分可愛。下圖為熊熊帶水果帽 XD



目前覺得有不少不錯的特點,特別喜歡的有以下三點。

  • 免費且內容豐富有趣 (光書籍部分就超過千本)
  • 可回顧的學習歷程紀錄
  • 可愛有趣的獎勵機制


免費且內容豐富有趣


圖出自Khan Academy Kids App


家長可以點選特定的主題,或是像 Peggy 一樣,選擇讓它隨機推薦,也有種驚喜與期待的感覺。

內容包含很廣,有繪畫、拼字、繪本閱讀、朗朗上口的歌曲等,也在每一個單元中搭配容易上手的小遊戲,讓小朋友可以練習與加深印象。主題涵蓋 abc、數字、發音、大自然、動物、情緒教育等。

舉例來說,在練習 r 的發音的小單元中,也會搭配如下圖所示般,搭配可愛插圖的小遊戲。當答對時,小伴讀也會在一旁很開心的說 good job、great! 等,幫小朋友加油,給予及時的鼓勵。

圖出自Khan Academy Kids App





可輕鬆回顧的學習歷程

圖出自Khan Academy Kids App
圖出自Khan Academy Kids App

最近20個上完的單元,都一一被記錄下來,可供隨時回顧。針對特別喜歡或是不熟悉想多練習的部分,點進去相對應圖案就可以輕鬆再訪囉。個人覺得是蠻貼心,設計蠻好的一個小功能。


可愛有趣的獎勵機制

因為避免讓小朋一次花太多時間在3C產品上,目前媽媽老師的上課時間通常控制在10 - 15分鐘,大概是 2 個小單元的長度。

每上完兩個新單元,小朋友就可以收到驚喜禮物盒。

圖出自Khan Academy Kids App

可以從三個禮物中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 

被選出的禮物會被送到相對的小動物的家裡,不同禮物有不同的使用方式。除了小熊是帽子系列外,其他小動物們各自有著不同系列的搭配,包含洗澡玩具系列、樂器系列、裝扮系列以及昆蟲系列,相當可愛啊。

以下為小動物的家,是不是很想上課前去串門子呢 XD。

小狐狸收藏各式各樣的樂器,所有的樂器都可以發出相對應的樂器聲,亂點還可以混搭出有趣的聲音。
圖出自Khan Academy Kids App

小象的愛好是收集各種洗澡玩具,浴室有個大浴缸,小朋友可以把玩具一樣一樣丟到浴缸裡,一旁的數字也跟著變化,有教小朋友在生活中數數字的概念。隨著丟入的玩具的增加,水位也會隨著上升。
圖出自Khan Academy Kids App

小狸貓(?)喜歡養各式各樣的昆蟲,進入昆蟲箱內看,聽聽各種昆蟲的叫聲和舞動的不同姿態,也挺有趣的。
圖出自Khan Academy Kids App

小啄木鳥喜歡各式各樣的花俏的穿搭,上次幫他搭配個龐克風格的眼鏡和大衣,覺得蠻妙的。
圖出自Khan Academy Kids App

小熊最喜歡收集帽子啦,看著甜甜圈帽、牛牛帽、水果帽頂在頭上,覺得還蠻可愛的XD

圖出自Khan Academy Kids App







/// 寫在最後

一開始註冊時,有填入小孩年齡範圍,有分齡的設計。

APP介紹,其功能也包含assign homework,不過這部分Peggy 還沒有特別去試用。



原創文章,若有您轉貼需求,請來信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且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請註明原文標題、連結以及作者。

2020年6月14日 星期日

讀書筆記|腦力回復 : 四步驟 R.E.S.T (44種正念療法 x 大腦科學消除腦疲勞)




身為腦力密集工作者,腦力消耗的常比體力多,甚至到睡前腦子還轉啊轉停不下來。看到這本主打消除腦疲勞的書,Peggy 馬上感興趣而購入此書閱讀。書到手,閱讀完後,發現是比想像中容易閱讀的科普書每一個秘訣/療法篇幅都不長,約 2 - 3 頁,雖有些章節帶點腦科學的知識,不過不用擔心,並不影響理解。

作者久賀谷亮醫師,至目前為止有超過25年的臨床經驗,之前亦著有暢銷書<<最高休息法>>。曾連續兩年獲得「Lustman Award」(耶魯大學頒發與精神醫學相關學術獎)與「NARSAD Young Investigator Grant」(傑出神經生物學年輕研究人員的獎項)。

///

本書透過 R.E.S.T 4個面向,提供44個正念療法,來為擁有忙碌大腦的各位消除腦疲勞,恢復腦力。



Peggy 這邊選了三個最有共鳴的腦部恢復法。

假如你無法消除擔憂

嘗試直接面對焦慮,去分析它吧!

我們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放大恐懼,我們應該「先掌握正確資訊,明白真相後徹底拋下自身恐懼」。
消除恐懼就是增加大腦空間的好機會。

以下為兩個書中介紹的具體方法。

1. 把「 What if ? ( 要是發生了這種事,我該怎麼辦?) 」——> 「So what? ( 要是發生了這件事,又能怎麼辦呢? 船到橋頭自然直。)

2. 你擔心的事情有九成都不會發生,而剩下的一成發生了,真正解決不了的只佔其中一成。

除了以上兩個方法外,Peggy曾在<<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一書中,看到這麼一個概念。這種看待問題的方式也可以用在面對未知的恐懼。

當覺得自己卡住的時候,要先判斷目前面對的是重力問題還是船錨問題」。

重力問題」指就像地心引力一樣,我們無法改變地心引力,也就不是我們該解決的問題,就放下它吧 ...。
船錨問題」是指很困難但是還是有機會解決的問題,針對這種問題,可以透過重新擬定問題與目標,試著再發展出新的解決方法。


另外,還有一個方法很實用-去設想最糟糕的狀況,甚至寫下來,問自己是否能承受最高的狀況。當最糟糕的狀況都可以承受,那好像現在也不用擔心那麼多了。


假如腦袋整天都塞滿工作

試著確保睡眠時間,讓行程表有兩成留白。

一天睡眠不到六小時,和死亡率有正相關。也有研究顯示,睡眠時間不到 6 小時,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增加三倍!睡眠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為了確保睡眠時間,試著從睡眠時間開始規劃一天行程。規劃且記下來「 從幾點到幾點」睡覺。萬一晚上沒辦法放鬆好好睡,可以試試看以下方法。

1. 身體掃描 ( Body scan )
2. 聆聽說故事的 App
3. 聆聽播放雨聲的 App
4. 戴上有香氛氣味的眼罩

另外,在一天中加入「 空白 」的時間,每三個月設定一個「 Lazy day 」。

「 冥想 」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強迫忙碌的腦袋暫時空白休息,遠離基礎的工作模式。有助於恢復精力,增加創意。Peggy 自己也每天盡量安排時間進行「 冥想 」,到目前有兩年多了,覺得對工作效率很有幫助。

對冥想入門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Peggy的「 冥想其實超簡單一文。

如果想要長久感受幸福

那就三番兩次回想幸福幸福的事物,可讓幸福感覺增加兩到三倍呢!

「享樂適應 ( Hedonic adaptation ) 」: 人體重要的調節機能,將我們的情緒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也因此,幸福感帶來的高昂心情無法一直維持下去。

以下是延續幸福的幾個秘訣:
  • 反覆感受幸福瞬間。特別建議反覆觀看幸福時刻拍的照片。
  • 想想如果失去此刻的幸福,會是怎樣情形。
  • 想像今天是人生最後一天。

Peggy 也特別推薦感恩筆記本」與感恩照片本」。隨手紀錄生命中值得感謝的人事物,甚至拍下照片集中收集,不但可以延續幸福感,甚至在低潮和失落的時候,也可回顧這些值得感恩的生命片刻,也就重新有了能量。

感恩照片本」中旅遊照、和親人與好友相聚的時刻、對自己有個別意義的霎那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如下圖的旅行美好回憶,也常帶來正面與放鬆的能量。

河口湖 (photo by Peggy)


書中還有其他 41 個針對不同情境給予相對應的建議,可以供各位參考。
  • 當陷入負面情緒時...
  • 覺得卡住了...
  • 想轉換心情...
  • 對於奔波於工作和家庭間感到疲憊...
  • 腦袋整天都塞滿工作...
  • 想找回自我...
  • 忍不住和別人比較...
  • .....


原創文章,若有您轉貼需求,請來信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且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請註明原文標題、連結以及作者。

2020年6月10日 星期三

讀書筆記|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以往和朋友聊到如何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以及了解為甚麼會有這些習慣,Peggy通常會推薦「 The Power of Habit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此一經典好書。現在,又多了「原子習慣」這本實用好書可以推薦了! 

書可視為「 The Power of Habit 」的延伸與實踐版,以及一本建立持久好習慣的「系統化實作手冊」。其內容更加著墨在如何利用習慣改變自己,淺顯易懂,容易閱讀與實踐。


Peggy這陣子養成「每日運動」的新習慣,和書內提到的「習慣迴路」不謀而合。運用到書中提到的 「誘惑綑綁」、「習慣堆疊」和「兩分鐘法則」等小秘訣。 也發現自從有了Fitbit,自動紀錄爬樓梯層數、步數與活動時間後,每日運動這個習慣更容易持續了。有時候睡前差幾百步,還會特意走來走去把它補到目標(笑),這也是書中提到的習慣追蹤器」這個概念。


「天天細微改變,累積成巨大差異,這就是原子習慣的驚人力量!」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在高二棒球賽中被球意外擊中臉,嚴重到被實施人工昏迷。痊癒後,在六年時間內,由只能坐冷板凳到入選ESPN 的全美明星陣容。怎麼做到的呢? 因為他善用「原子習慣」的力量。


 
/// 書摘



 改善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份認同。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改變的發生可分為三層次:由外到內分別為
    • 改變結果:如減重、出書、得第一名。關係到你得到什麼
    • 改變過程:如執行新的訓練課表、清理家裡讓工作順暢。關係到你做了什麼
    • 改變身份認同:信念上的改變,如自我形象、對自己和他人的評語等等。關係到你相信什麼
  •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焦點放在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而非想要達到什麼成果。
    • 以戒菸為例,「不用了,謝謝。我正在戒煙」和「不用了,謝謝,我不抽煙」兩者相比,後者已經不把自己視為抽菸者了。
  • 如何改變身份認同? 要改變你是什麼樣的人,最實際的就是去改變你做的事
    • 步驟一:決定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 步驟二:透過生活中的小勝利來向自己證明
  • 每一個行動都是一張選票,投給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 習慣就是重複次數多到足以自動化的行為。



習慣的循環和原理





  • 提示使你的大腦開啟一個行為,也是預告獎賞。
  • 渴望是所有習慣的背後動力,你渴望的是習慣帶來的狀態改變。如,想要的不是打開Netflix ,而是娛樂與放鬆。
  • 回應是確實執行的習慣,會以想法或行為來呈現。回應會不會發生,取決於受到多少刺激,以及與行為連結的阻力有多大。
  • 獎賞是每個習慣的終極目標,回應會帶來獎賞。
  • 舉例來說:手機鈴聲響了,有新訊息(提示)---> 你想知道訊息內容(渴望) ---> 你拿起手機讀訊息(回應) ---> 滿足想知道訊息內容的渴望(獎賞)。 拿起手機這個動作就和手機鈴聲連結再一起了!


接下來的部分是關於建立好習慣和戒掉壞習慣的秘訣囉!




如何建立好習慣

  • 提示顯而易見:
    • 行為改變的過程始於覺察,透過「習慣計分卡」寫下目前習慣,好讓自己察覺它們。
      • 先列出每日的那些習慣:刷牙、用牙線、泡咖啡、搭電梯....
      • 列完後,審查每一個習慣。考量長久影響,給予好習慣「+」,壞習壞「-」
      • 思考點:這個習慣可以幫我成為我想要的那種人嗎?對於我渴望的身份認同是投同意票還是反對票? (帶著不批判的態度誠實面對)
    • 「執行意向」:你打算如何具體地執行某一特定習慣。
      • 「我會在(特定時間),在(特定地點)進行(特定行為)。」
      • 如:我會在傍晚七點,在健身房運動50分鐘
    • 「習慣堆疊」:找出目前自己的每日習慣,然後將新習慣堆疊上去。秘訣為找到觸發行為的正確提示。
      • 「做完(目前的習慣)後,我會執行(新的習慣)」
      • 例如:想養成晚上閱讀的習慣,可以把放書在床頭上加到原有習慣中,這樣睡前就有一本書在枕頭旁邊等你。 起床 --> 整理床鋪 --> (new) 放一本書到枕頭旁 --> 淋浴。
    • 「設計環境」:激勵被高估,環境往往更重要。
      • 人們選擇產品往往是因為它在哪裡,而非它是什麼。習慣改變取決於身處的空間以及眼前的提示。設計周邊環境,讓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
      • 波士頓麻省總醫院醫生安妮.桑代克設計一個創造多喝水環境的有趣實驗。僅僅靠改變環境—飲料的擺放方式、冰箱與所有飲料區都拿得到水裝水,汽水銷售量下降超過百分之十,平裝水則上升 25 %。
翻拍自所購書籍




  • 讓習慣有吸引力 
    • 大腦不只在體驗愉悅時分泌多巴胺,預期愉悅時也會。因此讓我們採取行動的是對獎賞的預期而非實現。
    • ex. 期待收到禮物比實際拆禮物時還開心。幻想即將到來的假期可能比實際上的度假還讓人更開心。
    • 誘惑綑綁想要」與需要」的行為綁在一起
      • 心理學裡「普氏原則」的一種應用
      • ex. 只有踩腳踏車時(需要)才可以看Netfliex(想要) 
    • 常態文化:社會對行為的影響
      • 我們傾向養成被所身在的文化讚揚與認可的習慣。
      • 加入那些想要的行為是常態的群體
    • 動機儀式:在執行困難的習慣,作一件你很享受的事。
      • ex.拳擊手兼任作家艾德・拉提莫爾,戴上耳機,放自己喜歡的音樂(享受的事),就能提高專注力於寫作上。
  • 行動輕而易舉
    • 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頻率,而非時間。重複執行就對了。
    • 最小努力原則:讓習慣簡單到就算沒有意願也會執行。
      • 將環境準備好,讓未來的行動容易執行,亦及減少你與好習慣間的步驟。
      • 設計與優化環境:例如健身房選在每天必經路途中,提前整理好運動裝備。
    • 兩分鐘法則: 新習慣的開始應該要花不到兩分鐘,讓習慣容易開始,在覺得費力前就結束。
      • 每晚睡前閱讀 —> 讀一頁

      • 跑三公里 —> 係好跑鞋的鞋帶

      • 作30分鐘瑜伽 —> 拿出瑜珈墊

      • 之後就可以把小習慣提升成終極目標。例如:換上運動服—> 出門散步 —> 去健身房五分鐘 —> 每次運動十五分鐘,每週一次—> 每週三次。
    • 習慣自動化:善用科技鎖定未來好行為,運用科技幫你記得」做這些事
      • 如,個人財務可進行自動化固定提撥某個比例進行投資和儲蓄。


  • 讓獎賞令人滿足
    • 早期口香糖是無味的,直到箭牌加入綠薄荷和果汁等口味,且把口香糖與清潔口腔的方式結合,立即大大增加銷售量,因為越來越多人習慣去嚼口香糖,也喜歡上它帶來的愉悅感。
    • 完成習慣時給自己立即」的獎勵。大腦的機制 —「時間不一致性」,造成我們天生就更看重當下,而非未來。
    • 習慣追蹤器
      • 進步讓人滿足,藉由追蹤執行習慣的連續紀錄來測量進步,提醒自己不要中斷。若不小心中斷,要立即重回正軌,不要錯過超過兩次。
      • 追蹤本身就可以變成一種獎賞。在健身日誌上完成一組訓練,把代辦事項完成且打勾等,都可以帶來滿足。



如何戒除壞習慣

一切反著來就對了。
  • 讓提示隱而不見
    • 減少接觸,把壞習慣的提示從所處環境中移除。
    • 有高度自制力的人擅長建構生活,讓自己不常待在充滿誘惑的環境中。
    • 迴避誘惑比抗拒誘惑簡單。
    • 例如,浪費太多時間滑手機,就把手機留在另一個房間幾小時。

  • 讓習慣毫無吸引力:重新建構心態,強調避免壞習慣的益處
    • 以戒菸為例,你以為要靠抽菸才能社交,但這是錯的,一根菸都不抽也能社交。以為抽菸可以消除壓力,其實是錯的,它只會毀掉神經。
  • 行動困難無比
    • 提高阻力,把未來的選擇限制在對你有益的那些。
    • 例如,想少看電視,就在看完電視拔插頭,讓下次啟動困難點。想戒除零食,就平常不買零食和飲料放冰箱。
  • 讓後果令人不滿
    • 找到問責夥伴,請對方看著你的行為。
    • 擬訂習慣契約,讓違背承諾變得公開且令人痛苦。

///


此書還有一個貼心實用的設計—“有問題可立即翻閱”,翻開前面沒幾頁即可看到如下圖所示的內容。如同整理好的FAQ,讓讀者可以先很快的跳到自己感興趣的章節閱讀







原創文章,若有您轉貼需求,請來信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且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請註明原文標題、連結以及作者。

Peggy的實驗空間| 小書庫 Index card ( 讀書筆記總目錄/書單 )

  一直很喜歡閱讀,也常從閱讀好書中與讀書會得到許多的力量與啟發,不管是在人生的低潮抑或是順遂的時候。在閱讀之路上,這幾年也保持一個習慣。當閱讀到喜歡的書籍,且那陣子時間允許,就會提醒自己閱讀完後整理出心得筆記。一方面藉機鍛鍊寫作肌肉與思路,方便之後的複習和查閱。另一方面,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