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樺澤紫苑,被譽為「全日本輸出量最大的精神科醫師」。
輸出量有多驚人呢? 以下是他的一部分輸出~
- 電子報:每日發行持續十四年
- FB :每日更新,持續九年
- YouTube:每日更新,持續六年
- 寫作:每日三小時以上,持續十二年
- 著作出版:每年平均二至三本,連續十一年
- 新作講座:每個月兩場以上,連續十年
而其輸入相對而言是精簡的 (其實這閱讀量也是蠻多的 XD)
- 閱讀(只有空檔時間) : 每個月二十至三十本書
- 手機使用時間 : 每天三十分鐘以下
- 網路資訊收集 : 每天十五至二十分鐘
如此大量的輸出專家,到底是怎樣進行有效輸入與學習呢?
作者在本書介紹包含閱讀術、聆聽方法、觀察技巧、記憶秘訣、說話技巧、資訊蒐集等80個以腦科學為根據基礎的輸入方法。幫助讀者在提升輸入效率,更省時間,進行更有效地學習。
另外本書每章節內都搭配著一些如下圖般輕鬆的插圖,以圖像加深讀者閱讀印象。
適合讀者群:
- 困擾於難以學以致用
- 想提高學習效率
- 想要更有效提升輸出質量的人
- 看得很多,但卻難以活用
- 想提高記憶力
以下為Peggy針對其中幾個個特別覺得有意思的主題進行整理與摘要。
- INPUT的基本rules
- 如何靈活運用音樂有效提升輸入效率?
- 怎麼加深記憶力?
/
INPUT的基本 rules
- 輸入的「質」勝於「量」:進行有意識且專注的聽、說、讀、寫,捨棄「放空地」聽說讀寫
- 放棄「真正必要的資訊」以外的東西。透過四個方法可以「打開天線」— 列出自己感興趣的keyword(雞尾酒會效應)、確定自己的目的和課題、對自己發問以及以輸出為前提進行輸入。
- 輸入前先設定「輸出的目標」和「期限」。如,看完電影後,三天內要寫出一篇心得文。閱讀書籍完,在當天要發表心得在自己的FB牆上。
- 要怎麼閱讀可以幫助輸出? 選出書中的最佳名言閱讀完馬上寫下感想、最大發現,短短的也都很好。重點處做記號或貼上標籤隨手記下想法
- 最適合輸入的是早上,另外一個好時段是「睡前15分鐘」。輸入後就直接睡覺,更容易幫助記憶。
- 輸入不只有閱讀,「人、書、旅行」無庸置疑地也是很強大的輸入法。遇到有意思的朋友,何不當場和對方約定好下次的見面。另外,直接去找你/妳覺得「好厲害」的人學習,也會進步更快。
- 一本書一行動。
如何靈活運用音樂有效提升輸入效率?
先來了解一下自己屬於哪派~
- 「唸書前」聽比邊聽邊唸書好,快節奏或自己喜歡的音樂會提高幹勁。
- 一邊閱讀/專心唸書/記憶資訊時,一邊聽音樂,對多數人是會效率變差的;然而,一邊聽音樂,一邊運動或做固定順序/步驟的生產線工作,除了讓心情振奮之外,效率也會上升。
- 為自己安排各種不同情境的歌曲清單,用音樂控制自己的情緒。上台前、緊張、睡前,想放鬆可聽古典樂。傷心或被責罵時,聽喜歡的音樂可振奮精神。
怎麼加深記憶力
- 運用大腦機制提高記憶力:伴隨著喜怒哀樂的事件才會留下深刻記憶。隨著喜怒哀樂的情緒,腎上腺素和正腎上腺素、多巴胺、腦內啡、催產素等大腦物質也會跟著分泌,這些都可以增強記憶的作用。
- 如何刺激感受?
- 善用故事(畫面、情節)。
- 重視自己的好奇心,選擇學習讓自己躍躍欲試的東西。
- 趁著有「好期待看這本書!」的心情時,快快閱讀剛購入的書。
- 有「不懂」時馬上找答案。
- 公開演講:藉由「緊張」、「興奮」的心情來增強記憶。
- 透過電影和藝術欣賞激發「感動」和「學習」。
- 從旅行(緊張、興奮、感動)中獲得學習。
- 邊聽邊做筆記,輸入與輸出的黃金比例是7 : 3,紀錄重點就好。
- 先戒掉「沒事滑手機」和「睡前滑手機」的習慣。
- 「有氧運動」可有效提升記憶力,如健走、跑步、慢跑、騎自行車、游泳、有氧舞蹈。建議一週兩小時以上。
- 改變場所可以刺激大腦主掌記憶海馬迴的place cell。作者自己每天早上、下午和晚上,分別在三個地方工作。
- 七個精煉化記憶法:
- 附加:加上背景、意義、事先資料、追加資料
- 關聯:和類似資訊做對照、比較
- 換句話說:換成自己的說法
- 故事化:轉化成有故事情節、有情境和畫面
- 彙整:整理成筆記、圖表等。建立腦內情報圖書館(曼陀羅計劃表)
- 視覺化:善用圖片、照片和插圖
- 自問自答
/
一書一行動~
馬上挑選一兩個自己感興趣、需要或想要的practice來練習練習,相信連續21天後,一定會感受到改變的!
想養成新的好習慣但不知道如何開始,可以試試看「原子習慣」的做法~
讀書筆記在這 >> 讀書筆記|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歡迎轉貼,禁止商業使用,請註明原文標題、連結以及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