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

閱讀筆記 | 一本值得好好閱讀的實戰手冊—敏捷黑手阿依的敏捷管理生存指南



"這是一本很值得好好閱讀的敏捷實戰手冊~"

作者Yves 阿依為敏捷圈著名的實戰家,曾任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總經理,現任鈦坦科技戰略顧問。

當初從社群朋友那知道有本敏捷相關的實戰書即將出版,就手刀下訂。有機會從書裡有系統的學習到更多敏捷實戰經驗,實在是太棒了!

因為加入社群跟前輩們學習的時間比較晚,之前無緣認識阿依。
在一拿到書,看到還分上下兩冊時,腦中浮現這樣的刻板印象。

「可以寫出厚厚實戰手冊的人,應該是蠻嚴謹/嚴肅的吧?!」 

很快的,這個刻板印象就被打破了(笑)。
在參加agileTaipei.2021.07月線上導讀時,開場沒幾分鐘就感受到Yves的幽默風趣與活力。

購入書後,連續幾天用晨讀的時間閱讀完畢,很是推薦~ 
書中除了敏捷開發精神,還有不少的實務經驗與故事,很容易一個個地閱讀下去,尤其是內含許多的 『why』。

為什麼Peggy特別這麼提呢?

常在團隊運作中,並沒有標準的SOP,而是端看什麼樣的方法與做法,可以提升團隊的交付產品與服務的能力,對應到business value,團隊合作更緊密、順利與愉快。

有些書籍會提到許多的成功案例,但卻較少花篇幅去分享當初為什麼要這樣做?有踩到有什麼雷?當時的時空背景又是什麼?..
而,這些都是在團隊運作當中,很重要且必須思考的。

除此之外,從本書中也有許多敏捷圈的前輩,分享各種產業的實務經驗和心得。
敏捷三叔公也特別寫了一篇敏捷社群的歷史,很有意思呢。



適合讀者:

  • 想了解敏捷者
  • 對敏捷實務有興趣者
  • 想提升團隊的適應性與交付產品的能力
  • 想讓所在的團隊往學習型組織的方向前進
  • 在考慮新的管理模式者


本文內容包含

  • 如何閱讀本書 
  • 敏捷八不
  • 幾個常見敏捷實戰疑問
  • 延伸學習

/

如何閱讀本書


本書分為上下兩冊,上本為基礎概念,下本為進階應用。

因為內容蠻扎實完整的,建議可以從頭好好的閱讀。
一邊閱讀,一邊對照自己的團隊與practice來思考。

又或根據讀者自己的敏捷經驗,參考Yves提供的決策樹(下圖),先到自己感興趣或立即有需求的章節那裡。





敏捷八不



「如果重新來過,可以怎麼做更好?」

 

「敏捷八不」是阿依回顧鈦坦敏捷轉型旅程中得到的想法,可以當作導入敏捷前核心思考蠻好的參考,特別摘錄。


1 . 敏捷不是消滅主管而是要主管做好主管該做的事

     主管該做的事—對齊公司目標和價值觀、發掘人才、爭取資源、幫助團隊對內與對外的溝通、協助團隊成長、針對組織系統問題作出高品質決策。


2 . 敏捷不是十項全能而是當團隊需要時候願意出手

     不需要每個人十項全能,而是在團隊成員需要時主動幫忙。
     是團隊技能端到端,而非每個人技能的端到端。
          

3 . 連結不是顧客第一而是緊緊抓住市場變化的脈動

     非只被動接收客戶轉來的二手資訊,更專注在交付需求後產生的價值,更主動和客戶討論每個需求帶來的成效。
     顧客不是第一,賺錢活下去才是。


4 . 敏捷不是一切透明而是容易取得幫助工作的資訊

     主管必須做的工作之一,幫助團隊處理資訊,過濾、整合和翻譯。
     降低資訊過載,更容易取得所需要的資訊,讓工作更有效率。
         

5 . 敏捷不是共識決而是收集意見後做出高品質的決定
     
     認可決(Consent):詢問是否有反對的意見,讓反對意見完善提案。
     沒有重大反對就先執行,過一陣子再來回顧與調整。
     絕對不要用共識決—全部都支持才執行,因不是每個人對工作都有相同的投入和風險承受度。


6 . 敏捷不是反官僚而是有做事的人設計流程解決問題

     以實際經驗,當組織人數增多,為了營運的有效性,需要有抽象的階層出來整合與調度資源。
     官僚系統沒有錯,真正的問題是官僚心態。


7 . 敏捷不是花大錢教育訓練,而是在工作中反思與成長

     敏捷轉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習型組織。
     更專注在如何解決工作上的問題、工作上的學習與成長,能為組織帶來改變才是真正的學習。


8 . 敏捷不是心靈成長夏令營,而是學習面對殘酷的現實

     更著重在如何面對衝突,甚至製造健康的衝突,以建立就事論事的文化。
     工作討論看事實、數據,表達方式可調整得更加溫柔細膩。


/

常見敏捷實戰疑問


Q: 團隊要做什麼完全由自己決定?!

事實:所有的工作事項必須經過產品負責人先排序。

當團隊開始質疑工作價值跟優先順序的時候,是非常棒的現象,代表團隊對於產品有想法與認同度,希望付出是有意義的。

產品負責人要相信團隊已經盡了所有能力去做了。
與其計較花多少時間,不如考慮是不是在做最有價值的事情。


Q: 部門主管可以擔任Scrum master 嗎? 

其實這是一個常見的 Scrum 導入狀況,風險是沒有辦法產生一個自組織的團隊。
十分不建議主管當SM,而讓主管改當產品負責人,較容易讓團隊形成自組織團隊。

但,若了解風險與自組織團隊非短期目標,則是可以先由部門主管擔任SM的。

實務上如何操作呢,重點有哪些呢?

  • 改變團隊內部的溝通模式
  • 最小可行性商品MVP的概念和實作
  • 讓Scrum 的活動發生


Q: 苦情又任重道遠的專案經理(PM) 擔任Scrum master 該怎麼順利轉型呢?

和主管充分的溝通是必要的,且重點在釐清主管對Scrum 的期望。
細分成以下四步驟:

Step 1. 設定好主管的期待:Scrum 非萬能丹

Step 2. 找主管扮演Product Owner:主管安排產品待辦清單的優先順序、解釋Why 與驗收成果

Step 3. 認清Scrum Master 的定位:重點在幫助團隊適應成長,而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改變說話的方法和態度,多用問句,保持開放態度。

Step 4. 取得團隊信任:其實是很難的一步,可參考專案人力資源管理的一些方法。


Q: 都導入敏捷了,還需要PMP (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 嗎?

敏捷開發是把之前專屬 Project Manager 的職能轉移到團隊。
另外,敏捷多談論心法、內功和框架,可參考PMP來補足其他外功的部分,會更加如魚得水。
對此部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上冊第五章,來從專案管理的角度重新學習敏捷。


Q: 如何更好的推動團隊前往邁進?

引導(Facilitation) 技巧是最重要的工具,這也是SM的職責之一。
它是在探討如何用群體的智慧產生 1 + 1 > 2 的效果,讓開會和討論更有意義。
引導師是幫助團隊一起「容易」地找出目標和方向,而不是讓大家往引導師想要的方向走。

引導有許多工具,如唐鳳提過的焦點討論法 ORID 、團隊共創法等等。
學習後,除了讓工作與團隊更有效率之外,對個人成長也是很有幫助的(習得打開耳朵傾聽技能)。


Q: 推行敏捷的阻礙似乎很多,我該怎麼辦?

以下12項為常見的阻礙,以及可參考怎麼推進。







/

延伸學習



本書中推薦的學習資源很多,包含不少很有幫助的課程與書籍。
書籍的部分,Peggy僅摘錄特別感興趣且近期打算購入,或已閱讀過很推薦的。


近期欲購入閱讀:

  • 原來你才是絆腳石:企業敏捷轉型失敗都是因為領導者,你做對了嗎?
  • MIT最打動人心的溝通課:組織心理學大師教你謙遜提問的藝術
  • 工作與生活的技術
  • 10倍速成功:你的努力都用對地方了嗎? 移除干擾, 表現出乎意料!
  • 覺察力:哈佛商學院教你察覺別人遺漏的訊息,掌握行動先機!
  • 你想通了嗎?解決問題之前,你該思考的6件事
  • 蘋果橘子經濟學
  • 30分鐘破解性格密碼:超越MBTI的萬用識人術


已閱讀過且蠻推薦的

  • 精實創業:用小實驗玩出大事業 
  • 教學的技術(福哥好書)
  • 上台的技術(福哥好書)
  • 薩提爾教練模式:學會了,就能激發員工潛力,讓部屬自己找答案!(Peggy的薩提爾啟蒙書)
  • 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ICA 課程:含 ORID 

https://sites.google.com/site/icataiw


/

寫在最後


這是一本再實戰不過的實戰手冊,點出了不少常遇到的疑難雜症。

例如「敏捷八不」裡的 “敏捷不是十項全能而是當團隊需要時候願意出手”。
團隊整體的技能可以端到端而不是每個人的技能都到端到端。
這個Peggy 就很有共鳴。

曾和前團隊在聊到DevOps 時,曾有夥伴提出疑問,怎麼可能每一個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end-to-end 這麼長啊!(誰有那個時間和精力 ?!)

那時候給的回應是,以實務經驗來看,我們期待的應是心態上與行為上轉變。
以前是 I 型人才(單一 domian專才),現在更迫切的需要 T 型人才,甚至π 型人才。

更重要的也是那願意伸手,同事之間願意多cover上下游一點。而在每一個關鍵的領域都還是有相對應的資深夥伴在那裡看著,是要這種團隊技能的end-to-end 啊~


喜歡此篇文章的朋友,歡迎轉貼。轉貼時請保持原內容與註明原文標題、連結以及作者即可,謝謝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Peggy的實驗空間| 小書庫 Index card ( 讀書筆記總目錄/書單 )

  一直很喜歡閱讀,也常從閱讀好書中與讀書會得到許多的力量與啟發,不管是在人生的低潮抑或是順遂的時候。在閱讀之路上,這幾年也保持一個習慣。當閱讀到喜歡的書籍,且那陣子時間允許,就會提醒自己閱讀完後整理出心得筆記。一方面藉機鍛鍊寫作肌肉與思路,方便之後的複習和查閱。另一方面,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