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初52讀書會選書時,趁機把這本我蠻喜歡的經典暢銷書推進本年度書單內,也擔任這本書的主導。
蠻推薦職能是專案管理、PM 、marketing、sales 等會需要友善擴大自己影響力的朋友閱讀。雖然這本書不是近期新書,仍相當具有代表性,相當經典,許多心理與行為原理至今還是沒有變化太多。本書也因為暢銷再版多次,從以下博客來搜尋結果就可以看出這點。
/
此次更棒的是,除了Peggy的心得筆記外,也包含了讀書會朋友們的心得和分享。 因為討論非常熱烈和精彩,不整理起來真心覺得很可惜。
本書因為採用相當多的實際發生的案例和實驗,閱讀起來蠻有意思的。這些產生影響力方法大概可分為以下幾個原則
互惠原則
好感原則
社會證明原則
權威原則
匱乏原則
承諾與一致性原則
自己人原則
以下讀書筆記包含一些有意思的書中例子、夥伴分享案例以及Peggy生活中遇到的實際case。
1. 互惠原則
當一個人給予另一個人恩惠時,常會讓接受者有回報的義務感。
這真的是一個很犀利且很須小心的力量,Peggy 自己就遭遇過。還記得在剛上大學,某次逛街被路邊推銷保養品生意的Sales不斷地說服,居然就買下一萬多的保養品。事後想想真的很莫名其妙,在當時算是超過自己經濟能力的消費,甚至購買後很後悔、不開心且覺得經濟壓力大。一直到幾年前閱讀了這本書,才發現是中了「互惠原則」以及之後提到的「承諾一致性原則」!!!當時因為很容易長痘痘,對方藉由一開始的親切態度、免費皮膚小贈品、免費皮膚諮詢等建立了人情債和虧欠感。接著要Peggy簽下合約,當表達是學生沒有太多可用的預算,又很體貼似的給予很彈性的付費方式。加上那時候的自己也沒有什麼警戒心,最後就這樣被半強迫地購買了超過自己能力的保養包套!
在讀書會中,也有夥伴分享他遭遇到的狀況。某次得到朋友A的幫助,當他說感謝的時候。那時,對方很誠懇地說「沒關係,我相信你也會這樣對我」。之後也真的因為這樣的感受,其實回報A更多更多。
一位熟悉日本的夥伴分享到,在日本京都,送禮(給予恩惠)分寸都要拿捏好。例如送鄰居橘子,隔天對方回饋哈密瓜(價值高過太多),原先送禮的人反而會很不開心。
另一種變形是「以退為進」,透過先提出較大的要求而被拒絕,再讓步而得到真正想要的。
那當察覺到對方的手法,我們如何去克服呢?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以Peggy 自己小大一遭遇的情境為例)
a.拒絕對方一開始的施恩或讓步 . ex. 一開始就不接受對方的小贈品、親切態度的免費皮膚諮詢
b. 在心中重新下的定義: ex.對於對方的小贈品和免費皮膚諮詢下新定義,提醒自己那些是銷售手法而非禮物。
2. 好感原則
我們比較喜歡受自己喜歡的人影響,增加整體的討喜度,可以增加影響力。這個原則也適用於我們從來沒有密切互動的人。幾個常見的外討喜因素,包含外表魅力、相似性、熟悉程度。
3. 社會證明原則
人們常決定相信什麼、要怎麼做,會參考他人的相信或行為。例如產品使用者的現身說法; 為什麼小費的箱子上面總是要先放一些;自殺新聞出來時那陣子自殺率也會增加。這有可能導致錯誤的跟隨。
除了書中提到的例子之外,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看到此原則的出現,例如我們都會看Google的評價去選擇餐廳。最近Peggy在幫家裡唸國中的孩子在線上平台選家教時,因為沒有熟悉的家教老師,也是先用評價個數與分數做第一步的篩選,再選擇其中幾位老師進行試聽。
4. 權威原則
我們常被訓練相信與服從權威,頭銜、專業的衣著、身份地位會增加影響力。導致盲目的服從。常見的是產品常找相關領域的專家代言或相關的KOL 見。例如,健康食品會找營養師或醫生代言就很常見。
在讀書會的討論中,也提到一個有意思的觀察—權威的效應可能會遞減,如果對方太常代言不同品牌但類似的產品,代言的效果可能會越來越低,因為受眾會無法感受到對方是真的喜歡當時代言的產品。
許多詐騙會冒用專家的名字或正面形象的單位以增加可信度,更容易成功欺騙受害群眾。 例如,假冒著名銀行的服務人員,騙取銀行資料。
5. 匱乏原則
人類有規避損失的天性,如果我們現在不行動,會失去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限量是殘酷的、限時搶購。
6. 承諾一致性原則
一旦做出承諾,之後的行為就容易跟隨之前的承諾。例如,我們答應孩子要買某個玩具當生日禮物,都還是會盡量去買到,就算缺貨,先買別的東西墊檔,也常會之後再補上。
寫下來的威力更大,承諾通常也更易達成。在某次Peggy整理家裡,翻閱到以前寫下來的一些願望,驚喜地發現這些願望在數年後竟然多數都一一實現了。(除了體重和體脂肪之外 XD)。
在執行專案的時候,通常會請夥伴們自己先針對進行scope和spec的評估,進一步把它寫下來。
在親蜜關係中,希望對方有多好就多去讚美對方。在親子關係中,家長要避免以辱罵的方式對孩子造成傷害。
7. 自己人原則
被我們歸類為同一族群的人,或者是關係親密的人,對我們的影響力大於陌生人。
/
閱讀本書除了學習怎麼友善的去影響他人外,另一個好處是,會對一些濫用這些伎倆的行為更具有警惕性。如前文所提到, Peggy 自己在剛讀大學時,也曾經被強迫推銷而購買自己不需要的產品(中了互惠原則和承諾一致性原則⋯)。 在幾年前初次閱讀這本書時,真是捶胸啊,早點讀到多好,也會更有警惕心呢!
也希望本書的分享,對需要的朋友們有點幫助和啟發。
喜歡此篇文章的朋友,歡迎轉貼與留言。轉貼時請保持原內容與註明原文標題、連結以及作者即可,謝謝您。